谭同学
Book 0 of 田野深描
中国 中国乡村 乡村 人类学 农村 民族志 社会学 谭同学
Publisher: 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Published: Oct 1, 2010
本书基于丰富的田野材料,对湖南省一个汉族村落的历史及村民生命史予以详细的叙述和分析。 作者认为,与梁漱溟、费孝通所说的传统乡村社会的“伦理本位”与“差序格局”相比,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已经形成了“核心家庭本位”和“工具性圈层格局”的特征。主要如:乡村的纵向与横向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共变;乡村社会不再是费孝通所描述的“熟人社会”,而是融入了大量陌生社会行为规则的社会(尽管村民间仍是熟人);村民以“己”为中心,一圈圈往外“推”展其关系时,“推”的核心依据不再是“伦常”,而是工具性的有用性,以致形成了“工具性圈层格局”;财产关系理性化说明村民不再如梁漱溟所说的依据“伦理本位”而有“共财之义”;向往不劳而获的劳动观和财富观说明村民人生观已转向“向外用力”。这些论断,都将前人的研究往前推进了一步。 针对中国乡村研究两种观点——“革命—再革命—告别革命”、当代乡村社会基础是“无公德的个人”及不管昨日和明天只顾今日的人,本书以大量的经验叙述为基础,作出了自己的判断。作者认为,乡村社会传统在革命中既未完全中断、也非完全延续,革命在纵向社会结构上改变了乡村社会(典型过程是“翻身”),但在横向社会结构上则延续了传统,村民并没有将“阶级认同”作为处理与其他村民关系的核心标准。该书还论证在当代乡村社会中,虽然个人主义确实开始急剧膨胀,但绝非毫无底线地变成了“无功德的个人”状态,而是在核心家庭内部仍然基本完整地保持着情感主义至上取向,在核心家庭以外则既有个人主义的一面,也有情感主义的一面。在社会心态上,虚无的一面开始困扰村民,但村民亦尚远非陷入深度虚无、只管今日不管昨天和明天,而是也有关注历史的、意义连续的一面。
Description:
本书基于丰富的田野材料,对湖南省一个汉族村落的历史及村民生命史予以详细的叙述和分析。 作者认为,与梁漱溟、费孝通所说的传统乡村社会的“伦理本位”与“差序格局”相比,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已经形成了“核心家庭本位”和“工具性圈层格局”的特征。主要如:乡村的纵向与横向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共变;乡村社会不再是费孝通所描述的“熟人社会”,而是融入了大量陌生社会行为规则的社会(尽管村民间仍是熟人);村民以“己”为中心,一圈圈往外“推”展其关系时,“推”的核心依据不再是“伦常”,而是工具性的有用性,以致形成了“工具性圈层格局”;财产关系理性化说明村民不再如梁漱溟所说的依据“伦理本位”而有“共财之义”;向往不劳而获的劳动观和财富观说明村民人生观已转向“向外用力”。这些论断,都将前人的研究往前推进了一步。 针对中国乡村研究两种观点——“革命—再革命—告别革命”、当代乡村社会基础是“无公德的个人”及不管昨日和明天只顾今日的人,本书以大量的经验叙述为基础,作出了自己的判断。作者认为,乡村社会传统在革命中既未完全中断、也非完全延续,革命在纵向社会结构上改变了乡村社会(典型过程是“翻身”),但在横向社会结构上则延续了传统,村民并没有将“阶级认同”作为处理与其他村民关系的核心标准。该书还论证在当代乡村社会中,虽然个人主义确实开始急剧膨胀,但绝非毫无底线地变成了“无功德的个人”状态,而是在核心家庭内部仍然基本完整地保持着情感主义至上取向,在核心家庭以外则既有个人主义的一面,也有情感主义的一面。在社会心态上,虚无的一面开始困扰村民,但村民亦尚远非陷入深度虚无、只管今日不管昨天和明天,而是也有关注历史的、意义连续的一面。